穿成娱乐圈炮灰后,我考公上岸了: 第304章
“那些老板的要求其实不高,主要就是数量管够,然后不要走样,再加上按时交稿不拖拉就行,没有人去深究其中的美感、艺术之类的东西。
所以后来我就觉得,我既然能靠这个赚钱,那能不能就带村子里的人一起入行呢?”
这大概就是大名鼎鼎的假画村诞生的契机。
“因为我们村子在08年的遭过水灾,当时把庄稼啊、房子这些全都冲毁了,很多人就没有家底,遇到这种大灾大难真的就走投无路。政府当时虽然也发了补助,但是钱其实很少。
后面隔了好几年,县里面有个贪官落马了大家才知道,当时的补助金额其实是够大家重新开始生活的,但是就被那些贪官自己贪掉了,也不管下面人的死活。”
明明是非常愤懑的事情,但在经年累月的打磨之下,此刻的林敢已经能够很平静地去叙述这件事了。
“后面我就找了村子里面年轻一点的人,问他们愿不愿意来跟着我干,大家都选择了跟我干,我就也搬回了村子里面,开始教他们画画。”
“其实这个东西上手起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,每个人就练一幅画的话,熟练度其实是积攒得很快的。差不多也就是隔了大半年的样子,他们就可以自己独立熟练地画相应的作品了。”
谈到这里,林敢笑了一下。
“当时真的是太累了,每天就是无休止地一直在画。偶尔有订单完成以后的空白期,我们会在村子里面放电影,主要也是有关梵高的电影。
后面,有一天晚上我就做梦梦到梵高从画里出来了。他还问我画得怎么样了,那个时候我其实就对他还是比较了解了。
我觉得自己和他其实挺有共鸣的,因为他画那个夜间咖啡馆的时候,其实也是很窘迫画卖不出去,已经快要付不起房费了。我就想到了我当时15岁没钱没工作,只能睡桥洞的那段日子。”
“那后来又是为什么突然决定不继续画仿制画了呢?”陆熹朝忍不住问道。
“当时主要是因为有一个机会,因为我有一个稳定的老客户,就是阿姆斯特丹人,他当时就是说,只要我们自己出来回的机票,他在那边可以全程接待我们。”
谈到这里,林敢沉默了一阵。
“我和我老婆去了阿姆斯特丹,但是到了那边我才发现,其实我们画的画并不是被挂在画廊里面售卖的,只是放在那种纪念品商店里面售卖的。
当时其实挺幻灭的,因为我一直都还是会想象自己的作品会被放在什么地方,但是后面看到那些我们画的仿制品都是放在杂货店的橱窗里面。
那个时候,我们才突然明白了,自己其实一直站在产业链的最底层。那些画他们从我们这里收走的时候一副是70~500块钱,买的画价格也是差不多,但是后面的单位就是欧元了。”
林敢说到这里,自己都没忍住笑了,毕竟运过去以后直接就翻了八倍的价格售卖,的确非常让人震撼。
“后面我们去了美术馆里面,看梵高的真迹,就会发现其实不一样的地方还是很多,因为我们只在书上手机上见过这些话,照片始终是有色差的。
当时有人听说我花了二十多年的梵高,很震撼,他就问我有没有什么自己的作品,我就愣住了,我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身份。我应该算不上什么画家,但是又不甘于承认自己和流水线上的工人其实没什么两样。”
“再后面,村子里面的孩子们长大了,他们其实是不想继续重复我们的这种道路,因为毕竟是仿制画,说白了就是赝品、山寨货,他们就想要画自己的东西。
那个时候,其实我们已经攒了不少钱了,也不用为生计发愁,但还是感觉心里面有什么东西是缺了一块儿的。
我和我老婆说这个事情的时候,她其实也有同感。后面我们就开始不画梵高了,开始尝试自己画一些周围的东西。”
听到这里,这个故事的脉络已经非常清晰了。
陆熹朝和徐行之都沉默了,他们家庭优渥,从小就是在鲜花与掌声里长大的。
对于他们来说,其实很难想象这样的一种生存经历。
隔了好一阵,陆熹朝才开口问道:“那你会不会后悔没有早点认识到这点,早点开启属于自己的绘画之路?”
没想到林敢却斩钉截铁地否认了。
“我虽然也有遗憾,但后悔是没有的。因为画这个仿制画,最大的成就就是支撑起了我们全村人的温饱问题。”
林敢说着朝另一个方向指了指。
“那边有个村子叫永宁村,当时08年的时候也是被水淹了。其实一开始的时候,他们条件比我们还要好一点的,他们村子里的晒莨场一直经营得都还不错。
但是就是那场洪灾以后,仓库被水淹了,那些香云纱全都废了,交不了货,拿不到尾款还欠了一大笔债。而且当时,洪水来的时候,淹死了不少人。”
林敢说着无奈地摇了摇头,“后来那个村子里的人没办法,就只能举村乞讨,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乞丐村。”
“我觉得如果当时不是仿制画救了我们村一命,我们的下场也会和他们差不多。”
“毕竟,人一旦选择了堕落,再想要重新爬起来的话,需要的勇气其实是曾经的百倍千倍。”
第247章 谁的错?(加更)